重视农产品流通的制度成本研究

文章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1-06-28
分享到

6月23日,中国农产品流通焦点问题研讨会在北京工商大学举行,研讨会由北京工商大学、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农民日报社主办,北京新发地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工商大学贸易系承办,针对目前大幅波动的农产品价格、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流通渠道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参加本次研讨会的嘉宾、专家有中央农工办原主任、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商务部原部长助理、全国政协委员黄海、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局长张东科、农民日报社社长唐元结、国家发改委经贸流通司副司长耿书海、国家统计局外经贸司副司长王克臣、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新发地董事长张玉玺、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专家组组长闵耀良、中国农经学会名誉会长徐柏园、中商商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淑华、八里桥农产品批发市场总裁赵尔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黄国雄、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安玉发、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黄涛、清华大学副教授刘大成、北京工商大学谢志华教授、洪涛教授、郭馨梅教授、冯中越教授、胡俞越教授、庞毅教授、徐晓慧教授、龚晓菊副教授、李丽副教授等等,此外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副董事长杨学凯、总经理赵义群、副总经理张月琳、北京市政策研究室、农委、商委等也参与了会议;参会的媒体包括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1套、中央电视台2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日报、农民日报、国际商报、中国商报、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农经、北京晚报、北京商报、中国农业信息网、G30秘书处等等。研讨会发布了《加快现代化农产品批发市场骨干体系建设倡议书》,在会上还给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颁发了北京工商大学实习基地的授牌。研讨会由北京工商大学贸易系主任洪涛教授主持。

谢志华副校长代表研讨会主办方致辞,这个研讨会在针对当前农产品流通的特殊情况下举办的焦点问题研讨会,对探讨农产品流通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有很大帮助,因此,很荣幸参加这个会议,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贸易流通司耿书海副司长发言:最近一直在忙农产品流通方面的问题,去年蔬菜价格大幅上涨,商务部、发改委、农业部都在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流通环节成本较高,涨价也较快,国发26号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年底又下发了文件对这个问题进行关注。今年向国家发改委上报的内容特别提到了“促进农产品物流业发展”,有如下几个要点:

1、把农产品物流业放在一个高度上。应该解决“规模小、环节多、成本高、损耗大”的问题,发展农超对接、产地和销地的关系、公司和农户的关系。同意黄海的观点,目前农产品流通出现了市场价格翻倍的现象,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应该建设好农贸市场,把农贸市场的公益性提到一定地位。要规划好,不要恶性竞争。

2、政府要投资,农产品流通需要政府的介入。目前北京市提出了支持政策,农产品的流通生产环节应该免税,要出台政策并落到实处,否则只能是空话。总之政府应该在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对市场收费进行有效监管。

总之,应该两个渠道共同发展,只有共同发展,农产品流通才能健康发展。

商务部原部长助理、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黄海委员认为,近年来农产品受到高度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再到老百姓,都很关注农产品问题。

1.农产品流通应看作是直接关系到民生的问题,政府应加大重视并给予政策支持,政府不应只是对价格进行干预,还应在政策方面予以支持。

2.在农产品流通上政府的投入问题。农产品流通方面,例如批发市场等,政府的投入还是相对较少。而且批发市场的投入和管理是完全可以分开进行的,像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就是政府建设市场,但管理并不是由政府进行。另外在蔬菜的销地,政府可以通过建市场来达到管理的目的,在遇到问题时,政府可以通过一个市场来管理多个市场。除了政府的支持外,企业也应该严格自律。因此,农贸市场、批发市场方面政府一定要有投入。

3.流通环节过多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所以不赞成单纯减少流通环节这一说法。流通环节是越少越好,但我国的农产品流通环节并不是特别多。另外,运输中的冷链运输环节很薄弱,农超对接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4.不能单纯的计算流通环节增长了多少,利润会是多少。目前,发达国家就是流通环节利润高于生产环节,微笑曲线不仅应用到工业品,农产品也应适用。

5.农产品经营很少是法人制经营,税额抵扣问题也应该重视。

总之,政府要干预农产品问题,但是要容忍农产品价格的缓步上升,不要过于敏感。国家应该支持流通环节运输设施上的基本建设,包括冷链运输建设、补贴等。流通环节要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这是流通环节的任务。

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玉玺发言,此次研讨会由三个意义:(1)流通影响我国经济的命脉,谁掌握了流通的主渠道,谁就会在未来的竞争中占优势;(2)希望专家学者可以关注我国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发展建言献策;(3)北京新发地的发展列入了北京的“十二五”规划,政府也投入了相应的资金。

目前流通领域的复杂形势如下:

1、土地、种子、粮、油、棉的流通是我国的命脉,但它们却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种子,我国70%的种子都被国外五大种子公司占据,这几个公司占世界的 75%。除了我国的“隆平高科”的水稻领先世界15年,别的和世界还有一定差距;我国的食用油也被垄断着;我国的土地也以每年1160万亩的速度递减,只是探讨“18亿亩耕地红线”不是量和质的问题。目前菲律宾和墨西哥都在农业上被美国控制,我们的产业链不能被外资控制。

2、流通领域不能被外资控制,去年还有外国公司要以几十亿美元收购新发地,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该警惕的。

3、在市场流通上,从农产品产地到批发市场是第一环节,从批发市场到消费者是第二环节。今年白菜价格下跌,去山东拉菜,农民都不要钱,但是装车需要人工费8分,运到北京需要1毛5分,在北京卖还需要2毛3分一棵白菜。说明人工费在涨价,油价在涨。

4、关于“农超对接”,像北京这种大城市,农超对接是不会成为主渠道的。北京的菜80%是外地生产的,有两个淡季,如12月到4月,90%靠外埠供应,除了储存菜、河北山东等地种的菜和占50%的南菜,所以农超无法对接;第二个淡季是7月到9月,河北北部、宁夏内蒙古甘肃供应大部分的菜,农超对接的问题也无法解决。当然,小城市直接拉菜到消费者,农超对接也无法实行,所以适合在中小城市进行。

5、最后,关于政府调节问题。价格是市场经济的调手,很快会恢复,政府往往会帮倒忙,从去年的蒜你狠到今年的蒜你贱,主要都是供求矛盾问题突出问题,政府应让市场自由调节,市场经济会慢慢拉平。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张冬科局长讲了三个方面问题:1、怎么看农产品流通问题。农产品中的蔬菜产销变化在这20年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且随着城镇化而变化,在这20年中,我国城镇化翻了一倍。我国现在的蔬菜供给格局是外埠为主、本土为主,供给在不断增加,数量、品种、质量都有所提高和丰富,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可以说我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问题出在哪里。首先是波动过大:(1)蔬菜是季节性强、地域性强的农产品,受自然因素影响最大,并且不易储存,所以蔬菜价格的波动是正常的。(2)买难卖难现象是正常的。其次市场过度放任、过于无序、组织化程度过低。信息对生产者、批发商、运输商的作用没有被重视起来。3、提出了相应的看法:我国应有符合国情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应向国外学习,从制度、模式、体系构造上下文章,从整体上进行整合。生产环节应借鉴日本的经验,从全国到省区市都要有相应的规划。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建设缺乏整体性及相互的联系。城市的菜市场要有其应有的地位,并要有相应的用途管制。此外,信息体系要有指导性、权威性,对农产品的流通进行指导。农产品流通在政策上仅有“市长负责制”还不够,要构造大格局。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黄国雄向研讨会提了一个两万多字的论文,并发言。他说:中国改革从农村开始,城市改革从蔬菜开始。

1、转变了一个观念。“农产品市场是中国商品市场的基础,中国商品市场是中国市场的基础”。农产品始终都是基础,不可以忘记。

2、树立了一个主体。流通主题和生产主体都应该是农民,应该研究农民应该如何作为农产品的主体。这个问题不解决,很多问题都无法解决,“农超对接”也关注了这个问题。

3、夯实一个基础:农产品市场建设的基础设施为基础,应该为其创造条件。

4、构建“商链一体”的市场,以市场为中心,产业链为核心,从而实现最大限度节约产品流通成本;供应链方面,应该以物流配送为中心,研究价值链中的价值分配,促进农村调整,走中国本土化道路。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安玉发教授发言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看农产品流通的四个现象。1.价格波动大、流通成本高、流通损失大。2.流通过程中食品安全监管难,自我监管这一现象是无效的。3.农产品流通外资进入现象,国内投资基金的进入。国外的农产品市场都完全是政府建造的,中国却让农产品放任自流,这也是导致农产品价格不稳定的原因。4.超市进入、农贸市场撤退的现象,这是不可取的,应该多渠道发展。一句话概括就是,农产品流通效率低,政府放任自流。二是相应的措施。1.明确批发市场的建造改造指导思想,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大流通格局,要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政府要在某些方面强制投资,不应让企业投资。要明确方向,批发市场不要追求盈利,应该是公益性的市场。要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设中应加强股份制、会员制的建设。2.推进农产品流通的多元化发展,打破价格垄断。使有钱人到超市去买,老百姓到社区菜站买菜。3.政府要加强农产品流通的法律建设,建立批发市场行业准入资格,严防国外资金盲目进入中国市场,要设立一定的门槛。

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专家组组长闵耀良发言:1、赞同政府不应该过多反复地干预生鲜、蔬菜产品,这样反而影响群众的情绪波动;2、市场恶性竞争目前比较严重,政府的“不作为、乱作为”也成为其原因之一;3、批发市场的公益性要重视,现有的批发市场如果全由政府控制不大可能,政府应当适当投入。目前十几万的摊位费太过高昂,会全部转移到菜价上,建议进行“摊位”抽签,应该对摊位费的问题进行监管和规范;4、外资问题,政府应该构建体系防范外资过于渗透的风险。

八里桥农产品批发市场赵尔烈总裁认为,“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不要落入误区,我国现在的大流通格局,使今天的菜篮子和20年以前的菜篮子不一样了。因此,要完善农产品流通就必须市长负责制和部长负责制,和流通相结合起来。“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任务是,1.要认清流通环节、形成良好环境、形成好的交易场所。 2.农超对接问题。我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流通主渠道,承担者90%以上的鲜活农产品、95%以上的蔬菜。因此,我国是要选择农超对接还是发展流通主渠道,这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可以说,在短时间内,农超对接不可能成为主渠道,因此不应该太过于重视。3.批发市场的公益性,已有的批发市场怎样体现公益性,政府应该在这方面下功夫。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王克臣副司长发言。农产品流通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下:1、去年到今年的农产品的价格变化,主要原因我认为是:实行市场经济依赖,国家在农产品市场流通、消费调控能力建设方面有欠缺。虽然在改革开放以来有很多措施,但调控不够到位已成常态,比如猪肉几年内的几次不合理涨跌,都说明调控的抑制能力稍弱。这主要是由我国生产流通的现状造成。主体小且分散,生产流通的经营者与国家方向较难一致。2、批发市场体系建设不能根本上在价格管理和调控上产生作用。3、没有数量管理较完善的制度。4、政府的多头管理,没有切实可行的给力抓手。他提出如下建议:1、农产品生产环节解决供给,生产组织化程度低且较分散,与居民的需求不够适应,应该生产规模化;2、国家应支持农产品生产企业,避免土地被房地产开发挤占。政府应解决信息的不对称问题,拓宽、支持农产品渠道,加大产销的控制力度;3、建立、完善国家的储备制度,互相联动,增加供给;4、改进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综合管理,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5、对市场游资进行监督管理。其核心观点是:加强国家对农产品流通的掌控能力。

农民日报社唐园结社长发言,农民日报一直对农产品流通给予相当大的重视,并关注农产品流通中出现的问题,只要社会上出现流通问题,农民日报都会派记者去追踪调查,写出相关报道,并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唐社长还指出,多年来农民日报与新发地形成了战略合作关系,新发地市场还应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还呼吁政府应高度重视并帮助大型批发市场的建设。同时指出,农民日报还会把更多的精力和版面留给农产品流通,支持农产品流通的建设。

北京农业经济学会名誉会长徐柏园发言:1、本次会议很适时,我曾承担着国家社科课题对新发地进行发展规划,约28.6万字。段应碧主任和课题组一直对新发地进行支持;2、目前我国的批发市场发展到4300多个,批发市场的作用充分显现。在去年和黄海部长助理参加一个会后,写了18000字的文章,表明现在批发市场上的主要问题就是“谁投资谁受益”,应尽快建立国家批发市场法,不能“多了喊,少了喊,不多不少没人喊”。3、最后呼吁,全国人大常委会应尽快研究“国家批发市场法”的建立,否则外资可能对我国存在的利益虎视眈眈。4、关于“食品安全问题”,2007年曾发文“为何我国农产品问题发展到现在?”认为根本上的问题即制度设计上的问题。

中商商业经济研究中心于淑华副主任发言指出,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加工横跨第一、二、三产业,是衡量我国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他认为,农产品流通的几个问题:1、安全问题,我国重市场发展、轻组织化,重物流建设、轻信息应用,信息、组织不对接,缺乏完善的问题处理机制。外资的进入对安全问题敲响警钟。农产品的稳定供应问题。批发市场不能什么赚钱就急着去经营什么,要有明确的计划。产地不能盲目的开展产业化种植。2、体制问题。我国农产品的横向管理体制造成管理间的沟通不畅,行政责任难以清晰。应该加大现代化建设,重视批发市场的服务体制建设。公益性问题也是应重视的一个方面。另外要加大农产品生产者的话语权。3、提出几点建议:(1)我国应实行纵向分工体制;(2)加大市场化建设;(3)建立多层法律制度,实施政府的严格管理;(4)支持菜农直接参与流通;(5)以手续费形式将生产、流通捆绑起来。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黄涛副教授讲了批发市场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信用体系建设。农产品数量大、品种多、流通链条长,很难通过监督、质量检测、管理追溯来仅进行监督管理,那是不够的。应该建立信用体系对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市场建立流通信用体系,包括交易信用记录和质量安全信用记录。解决信用分级问题,保障信用体系,他也希望出台《批发市场法》。最后他指出,政府和批发市场应共同努力,双重监督、双重合作,才能建立好的体系。

刘大成副教授讲了几个方面问题:1.农产品流通要市场指导、政策扶持。2.多种渠道、主辅互补。3.规划上的科学性,要注重资源的有效配置。4.电子商务、客户定制化问题要重视。5.金融支撑。6.成本控制,农产品物流要提高效率。

研讨会的最后,中央农工办原主任、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作了总结发言,他表示,本次研讨会的“热点焦点”的字眼吸引了他,他谈几点体会:

1、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国际经验表明,一定要处理好工业农业、城市乡村的关系,否则可能会使城镇边缘化,导致工业化和城镇化失败。因此,党中央提出,在推动工农业的同时,要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就一定要有农产品流通的现代化。没有现代化的流通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农业,现代流通某种程度上带动了现代农业。20世纪80年代后,农产品市场有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完整体系,农产品批发市场最为重要。目前4300多家农产品批发市场有产地的、销地的,在农产品品种增多的情况下,产品供给的作用巨大。但是,从带动农业发展的角度看,差距还是很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是农贸市场的放大,有脏、乱、差等问题,这样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无法适应或带动市场的。所以要进行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很多城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面临搬迁,在这个过程中,要利用搬迁机遇进行升级。有两个问题:(1)什么样的批发市场才是能带动农业发展的市场,它要怎样运行?(2)谁来建立这个市场,对“公益性”问题我段会长很赞成,80年代发达国家的市场几乎就是政府建的了,也有商人筹建。我们的政府可以考虑按标准至少应在省会城市建立公益性批发市场。

2、完善政府对农产品市场的宏观调控。国家的调控是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是社会市场经济五个支柱之一。但是政府要如何进行蔬果的调控?农产品的调控往往滞后,等政策落实下去形势已经改变,必须完善这种情况。

3、最后,段主任提出了展望:希望大家好好进行经济研究,把我国农产品的流通研究推进一步!

最后洪涛教授宣读了专家签署的研讨会倡议书,其主要内容如下:

1、重视农产品流通焦点问题的研究,重视特大型城市农产品特别是生鲜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研究,不定期轮流主办研讨会,探讨解决农产品流通问题的出路。

2、坚持农产品的商品化、市场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发展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体系,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3、在坚持农产品商品性,不能将农产品看成公共产品,但是,应坚持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公益性,把农产品流通设施作为社会基础设施,并且作为公益事业来发展,加大政府对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并给予优惠政策支持。

4、农产品流通,批发市场是主流通渠道。为稳定国家的大“菜篮子”,杜绝外资干扰、乱批乱建、恶性竞争的危害,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建议高度重视并着力打造强大的现代化的国家农产品批发市场骨干体系。

5、作为首都北京的大“菜篮子”,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国家农产品批发市场骨干体系建设中,应率先垂范,各级政府应给予重点支持。

6、农产品流通企业要加快改革步伐,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多层次、多规格、复合型的现代化农产品批发人才。

黄国雄教授、洪涛教授、胡定寰教授、唐元结社长、操戈副秘书长等给研讨会提出了书面发言。

在研讨会第二阶段,由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副秘书长、农民日报资深记者操戈主持了新发地国家大市场的综合性规划的论证。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总工程师冯骏介绍了新发地的发展规划,与会专家研讨了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规划,研讨会获得圆满成功。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