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冲刺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

文章来源:新浪 发布时间:2011-09-13
分享到

在不久前胜利闭幕的中国共产党钦州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大会提出了钦州未来10年的重要奋斗目标———为建成“三枢纽一新城”和惠及全市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三枢纽一新城”目标的一个首要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枢纽”这与今年7月5日通过专家组评审的《钦州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刚好相呼应、相吻合。即钦州未来的一大奋斗目标就是把钦州港打造成为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使钦州成为一个重要的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枢纽。近日,记者就《钦州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这一主题,专访了《规划》的主要参编人员之一、钦州市港口管理局局长刘秉涛。他说:“钦州港要突破传统港口的路子,预计到2025年,发展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

区域国际航运中心的概念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经济增长重心正向亚太地区转移。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能否抓住机遇,使广西沿海发展成为新的一极,敢为人先的超前发展意识和抢占发展战略制高点是关键。在此,钦州率先提出了建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规划。那么,“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钦州市港口管理局局长刘秉涛告诉记者,《规划》中所指的“区域国际航运中心”,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航运中心。它由航运业、航运服务业和航运物流业构成。具体而言,它是指以国际航运为核心纽带,具有航运枢纽港所必需的硬件设施和为航运业服务的软件环境,集聚航运业、航运服务业和航运物流业等要素和资源的国际化港口大都市。其基本内容包括:一是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二是集疏运体系,集疏运体系包括综合交通体系——公路、铁路、航空、管道运输、航运等,囊括了海陆空,而港口是一个枢纽、节点;三是现代物流体系;四是航运市场及航运服务体系等。这几大领域的有机组合,功能的延伸拓展,包括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的国际贸易、商业、金融、保险、港口服务、海事服务,这些都是很高端的。由这些体系有机结合的就叫做航运中心,它实际上是一个港口城市的概念,其内容非常丰富。

据了解,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标志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航运业。以船舶大型化和集装箱化程度为基本标志,具体包括优越的自然与经济地理位置,密集的国际航线,良好的航道水深,发达的腹地经济,完善的集疏运网络;集装箱港口装卸规模、效率与服务水平名列前茅;港口设施现代化;港区管理信息化;政策软环境优良,整体实施自由港政策,或部分实施具有自由港性质的保税港区与保税仓库政策等。(二)航运服务业。具体包括航运金融、航运法律、航运保险、海事会展、航运教育等业务占全球比重高;国际航运服务机构常驻数量多;国际航运机构影响力大等。(三)航运物流业。具体包括从水路运输、港口装卸、物流集成服务、物流增值服务等向综合物流服务明显转变;从拥有资源和资产数量向控制和配置资源和资产能力明显转变等。

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中国-东盟经济区建设速度的加快,区域经济和贸易往来进一步增加,进出口贸易量和物流量也继续维持高速增长,需要区域贸易和物流中心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便利和高效的服务。国际产业分工的变化特别是世界制造业中心向亚洲转移,使国际航运的格局经历着深刻的变化,这给钦州港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世界制造业中心的逐步转移和辐射,亚洲发展中国家资源需求量的剧增,使单一的海上通道及少数港口的服务正面临着潜在的压力,新的陆上通道的开辟以及陆路与新的航运中心的贯通,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必要选择。

刘秉涛说,钦州有良好的区位优势,钦州位于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接合部,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是连接中国西南、华南和东盟大市场的重要枢纽。且当前正值北部湾广西经济区跨越发展的机遇,处于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发展区的钦州,已初步形成了以石化、能源、造纸、冶金、粮油加工等为主的大型涉海临港工业框架,产业集聚效应在加速形成、港口建设的等基础设施正在加速推进。为了带动并服务于中国-东盟区域乃至太平洋西岸经济区发展,有必要建设钦州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并促成陆上运输通道与航运中心的连接贯通。市委市政府在此时提出建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使钦州成为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枢纽,不仅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趋势,而且抢抓了实现钦州进一步大发展的先机。

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下一轮发展的战略制高

钦州与防城港、北海同属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发展城市,三市又都属于沿海城市,各自都拥有自己的海港,自治区早前提出要把钦、防、北三港结合组建成北部湾港。现在钦州率先提出“钦州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是基于怎样的发展战略考虑?

对此,刘秉涛认为,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相邻,自治区统称其为北部湾港,分为钦州港域、防城港港域、北海港域,港域之间有分工不同。但实际上,三港在发展中存在着重叠与竞争的关系,我们在编制《钦州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的过程中,首先是从北部湾港发展的全局出发,然后在这个大背景下思考钦州未来的发展方向——既要顺应全局发展的大势,又要为钦州的发展赢得先机。“我们提出打造‘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钦州抢占下一轮发展的战略制高点,站在发展的制高点上布局发展的方向和框架,破解发展的瓶颈,直奔发展的目标。上一轮发展战略的制高点——中石油广西石化1000万吨炼油项目落户钦州港、钦州港保税港区获国家批准设立、国家同意将钦州港保税港区列为整车进口口岸等等,这些上一轮发展战略的制高点我们都抢占到了。这些项目的带动效应相当大,形成的产业链相当长,为我们下一轮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赢取了发展的主动权。下一轮的发展中,钦州如何抢占发展的制高点以及抢占什么样的发展制高点?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并已经编制了《钦州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刘秉涛介绍。

自从国家确立开放开发广西北部湾以来,钦州一直在布局发展的战略,争取发展的先机。可以说,钦州港的发展是钦州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其能否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港口都市,就要看我们的发展模式——是走传统港口的发展路子还是走跨越式发展的创新之路。

刘秉涛告诉记者,这些年来,我们的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港口、物流、航运、腹地经济产业等的建设和发展进程很快,量也很大,虽然还谈不上很完善、很发达,但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接下来,我们该怎么走?方向在哪里?我们是走传统港口的发展路子还是走创新、跨越式的发展路子?显然,我们要寻找一些新办法把传统港口这一条路子给缩短,或是跨越传统港口,直接建设现代意义上的港口——先进的国际航运中心。因此,钦州市委市政府于2009年8月启动规划编制工作,委托北京中物联物流规划研究院、上海海事大学、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全球海事及港口服务有限公司(新加坡)联合编制。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资料收集、征求意见,不断修改完善,正式形成规划成果。来自国家交通运输部及上海、天津、北京、大连、重庆等资深的港口、航运、物流、宏观经济战略和技术规划专家认真听取了编制单位对规划主要内容的介绍,经过认真审查,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规划评审。编制《钦州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就是为了确定钦州港的发展方向,为我们的港口、物流、集疏运、航运等方面的发展指明路子。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钦州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以来,市委市政府聘请了国内外顶级权威的专业机构和专家进行编制和评审。在这个过程中,每次内容评审,张晓钦、肖莺子、黄洲等市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都参与,并认真听取和提出修改的意见和建议。为了使《规划》编制的内容既符合钦州的实际情况,又超前可行,编制的过程中,数易其稿。现在,《规划》还在不断完善中。预计2025年钦州港货物吞吐量将达2.9亿吨。

众所周知,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形成标志是港口吞吐量。当前防城港在港口发展方面走在了钦州港、北海港前面。据相关的统计数据,2010年,防城港完成货物吞吐量为7650.4万吨,同比增长19.9%,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5.1万标箱,同比增长23.3%;钦州港在2010年完成货物吞吐量3022.1万吨,同比增长50.1%,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5.1万标箱,同比增长148.5%;北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250.5万吨,同比增长23.3%,集装箱吞吐量完成6.2万标箱,同比增长13.8%。钦州港继2007年吞吐量突破千万吨后,仅用3年时间跨越了两个千万吨阶。其中外贸完成1096.1万吨,内贸完成1926万吨;进口完成2339.2万吨,出口完成682.9万吨;集装箱完成25.1万标箱,主要的货种有煤炭、石油及制品、粮食、化肥、农药、白糖、非金属矿石等,进出口货值达到18.65亿美元。“尽管现在防城港在量上仍是老大,但钦州港在发展速度上却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近两年来我们都在以千万吨的速度在增长。此外,钦州港目前尚处于开发和大力发展的阶段,且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环北部湾经济圈、泛珠三角经济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不断推进以及中越关系的改善,特别是钦州市“千百亿产业崛起工程”的加快推进和承接产业转移优惠政策的实施,钦州港在最近几年内将会出现跨越式地发展。因此,钦州港的货物吞吐量预测不能完全直接取决于基于历史数据的定量分析预测。”刘秉涛说。《规划》的课题组经过综合研究、讨论认为,随着钦州港腹地经济贸易的发展、港口年吞吐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港口集疏运条件的逐步完善,钦州港的货物吞吐量将进一步快速增长。预计到2015年、2025年钦州港的货物吞吐量将分别达到1.2亿吨、2.9亿吨。

据了解,根据北部湾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对航运中心建设与发展的基本要求,考虑到区域经济及钦州港口发展的基本现状,钦州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规划将分为近期目标(2011-2015年)和中长期目标(2016-2025年)。

航运中心的近期目标是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确立航运中心在区域港口中的发展地位。力争到2015年,使钦州港口逐步提升为环北部湾区域重要港口,实现港口基础设施和后方集疏设施的基本对接,区域内港口班轮航线干支相连,不定期船往来密集,建立区域内港口之间管理部门和企业的定期业务交流机制,区域组合港框架基本形成,初步实现中国-东盟之间商品贸易、旅游便利化,港口生产效益明显提高。钦州临港产业及其他产业布局基本完成,成为港口发展的重要依托。钦州的商务、休闲配套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为钦州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提供基础环境。

航运中心远期目标是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航运物流枢纽,确立航运中心在区域港口运营中的地位。预计到2025年,建成务实高效、功能完善的港口基础设施,多种运输方式衔接顺畅的区域性港口与海运网络;建成干支衔接,航线密集,优势互补,港口码头布局合理、岸线资源利用科学的区域国际性港口;港口通过能力与港口运输需求基本平衡,港口企业经济效益良好。钦州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发展质量得到提升,产业成为港口发展的重要部分。钦州的信息、金融服务能力健全,能为钦州国际航运中心的运营与发展提供完善的环境。突破传统港口,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国际航运。

据悉,按照时间跨度和功能划分,国际航运中心有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之分。第一代国际航运中心出现在19世纪初,通过提供集散存储场地、运输工具、口岸转运设备和分销渠道来简单地发挥货物集散功能。这是传统的港口功能。第二代国际航运中心始于20世纪50年代,其主要功能是货物国际航运与集散加工配送。进入20世纪80年代,国际航运中心向第三代转型,第三代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功能是集商品、资本、技术、信息汇集与发送为一身,成为世界再生产活动的综合资源配置中心,这是现代意义上的国际航运中心,它是由传统港口功能的演变和延伸发展而来的。

当前钦州港的开发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那么,如何才能突破传统港口,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国际航运中心?

对此,刘秉涛说,要突破传统港口模式,除了要按照当前先进的标准来建设港口等的基础设施外,还要使港口基础设施、集疏运体系、现代物流体系、航运市场体系、航运服务体系等领域有机地组合起来,使其功能得到不断延伸和拓展。尤其是航运服务的高端化、一体化尤为重要。《规划》中,钦州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的航运服务集聚区以航运服务为重点,以产业集聚、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为发展特色,是提升区域产业能级和集聚辐射功能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它的建设有利于降低航运服务企业的运营成本,有利于提高航运服务资源的配置效率,有利于提升钦州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的服务水平、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钦州航运服务集聚发展区建设的目的是提供航运中心集成航运服务发展的载体,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航运服务,打造航运服务业链,实现与泛北部湾区域港口的差异化竞争。服务主要功能包括:口岸联检服务、船务经纪、船舶登记、船舶租赁、船舶零部件供应、货物代理、航运信息等传统航运服务,以及海事融资、海上保险、船舶交易、航运咨询、海事仲裁、航运研究、海事培训等高端服务。这些功能领域的有机组合,使我们的港口在建设发展中突破传统,跨越发展成现代意义上的国际航运中心,推动钦州成为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枢纽。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