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物流软件,必须先面再点

作者:本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4-03-17
分享到
目前在物流业中涉及软件系统的趋势例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近些年已证明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诺合物流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楠

目前在物流业中涉及软件系统的趋势例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近些年已证明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但是,我认为需要注意是,企业在信息技术及软件使用过程中的前期准备与长期规划。例如在商业模型、过程管理、流程模块化、企业内外部软件的互操作性、模块间的通信标准等是否有清晰定义。

到目前为止(无论在欧美或中国)业内对物流软件是没有明确定义的,其原因是物流在不同行业,以及在企业内部或企业供应链中涉及的具体功能与流程各异而造成的。例如对第三方物流来说,在企业运营中,最为常见的有仓库内部物流(即仓库管理系统WMS,库区车辆管理系统YMS、叉车/AGV管理系统)、运输车队物流(如车队管理、车辆GPS定位追踪、配送路径规划软件等),订单追踪(内部与客户端)。在生产型企业中,应用领域会更广些。在日常运作层面生产的各个阶段都会用到ERP系统,或供应链系统内部涉及物流流程的软件,如需求计划、订单管理、成品配送管理、生产计划、质检系统、库存管理系统及设备维护系统等。相比之下,我更倾向于使用“支持物流的IT系统”来对其进行描述,因为一些新兴IT技术是软硬结合的信息技术,同样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物流效率,例如AutoID(条码、RFID、物联网及定位技术)。

“物流软件”在企业以及企业供应链中最重要的功能简单说,是为其”物流链“增加透明度,提供以成本为导向的快速、灵活、准确的反应机制,并规避其可预见性风险与提供不可预见性风险的应对措施。企业对物流软件的需求在其运营与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的需求亦不同。

制造业和物流业在物流软件需求方面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即使在行业内部,各个企业信息系统发展的方式与速度也是各不相同;但总的来说,目前国内物流软件的使用还有待“面”的突破,即物流IT架构的搭建。正如我在德国斯图加特LogiMAT 2014展会的观展感受一样。我们德国母公司SDZ GmbH所在的5号展馆内参展的近百家企业均为物流IT企业。相比之下,CeMAT ASIA上大部分参展商均为设备供应商或系统集成商。由此我产生几点疑问——国内有多少企业将物流作为其主要核心竞争力?国内的制造业与物流业是否还处于注重设备更新阶段,对支持物流的IT系统投入能占总物流投资的几成?

目前德国物流软件应用已进入“点”的突破,即很多企业已有基本的物流IT系统框架,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将更多的物流设备连接到现有系统中,对整个价值链进行优化。举一个例子:在德国的库区中可实现实时叉车追踪定位与自动化订单分配,物流设备能源消耗控制与优化,还有一些使物流更加环保的技术(如生产废料管理、碳足迹管理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等,这些均是基于物流IT系统的延伸与突破。此外,物流仿真技术作为生产与物流重要规划工具以及生产运营的优化工具在欧美已较为普遍的使用,但在国内却还是凤毛麟角。

国内很多企业都已认识到物流的重要性与成本节约潜力。我想,物流软件是使生产与物流流程透明与高效的重要系统。而系统规划一定要从全局出发,先“面”再“点”,先有框架,再添砖瓦(注意为新组件留接口),避免信息孤岛的出现;其次,先于其他竞争对手启用物流新技术,如物流仿真技术,先进生产与排成系统等;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在人力成本相对欧美较低阶段,采取以信息技术为重要辅助工具的人工或半自动系统作业。通过准确、及时信息供给提高人工作业效率,减少人工作业错误率,提高流程透明度,从而降低成本,提升物流质量。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