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本春 英特诺集团执行副总裁、亚洲区总裁

文章来源:弗戈工业在线 发布时间:2016-02-22
分享到
在物流处理系统领域,夏本春先生具有丰富的经验。夏本春先生于198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并获得电子工程学士学位;他同时拥有莫斯科动力学院电子工程博士学位,该学院是俄罗斯电力电子工程领域领先的大学之一。

投票按钮

在物流处理系统领域,夏本春先生具有丰富的经验。夏本春先生于198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并获得电子工程学士学位;他同时拥有莫斯科动力学院电子工程博士学位,该学院是俄罗斯电力电子工程领域领先的大学之一。1998~2001年,夏本春先生在当时世界三大电缆供应商之一的比瑞利电缆公司上海办事处担任管理职位。此前,夏本春先生是美国伊顿公司的应用工程师,并且是伊顿旗下电气业务部门的第一个中国本土员工。2002~2005年,夏本春先生担任世界领先的电涌保护设备和器材制造商法国西岱尔集团中国分公司的总经理。在2013年7月加入英特诺集团之前,夏本春先生担任荷兰范德兰德工业公司北亚区的董事总经理,该公司是世界领先的物流自动化系统,特别是机场行李处理系统的供应商。在范德兰德七年的任期中,夏本春先生成功拓展了其中国区的业务,使之成为中国市场上的领先供应商。

2013年7月,夏本春先生加入英特诺集团,如今现任英特诺集团执行副总裁、亚洲区总裁,同时也是由英特诺集团首席执行官Paul Zumbuehl先生领导的全球执行管理委员会成员之一。作为亚洲区总裁,夏本春先生致力于充分利用中国、泰国、韩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国家的增长潜力,拓展英特诺在机场、分拣中心、快递服务、制药和消费品等领域的业务。2015年,在LT中国物流技术奖评选中,夏本春先生荣获“中国物流技术十大年度人物”。LT中国物流技术奖被誉为“中国物流界的奥斯卡”。

作为全球管理层7名成员中唯一一名中国人,夏本春博士带领英特诺中国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实现业务快速增长,在中国市场也不断取得亮眼的业绩。在夏总的领导下,2013财年,英特诺在中国市场订单增长超过30%,加速推进了亚太地区的业务发展。2014年,英特诺在中国加快发展步伐,进一步推动业务快速增长。2014年3月,英特诺在上海成立新的亚洲区总部,与位于苏州的亚洲技术中心一起,为亚洲客户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和更全面的支持。此外,英特诺还收购了深圳保德工程有限公司,后者主要致力于为亚太区机场、分配中心和物流行业提供专业服务,与中国邮政EMS、顺丰速运、韵达快递、圆通、申通以及百世汇通等快递服务提供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对深圳保德的收购,英特诺得以在中国大陆向快递和行李处理系统等领域的客户直接销售高品质的皮带转弯输送机,并加快了生产的本地化。2014财年,在中国市场的净销售额同比增长高达26%,继续引领英特诺亚太区业务增长。2015年,英特诺在中国继续实施增长战略。苏州生产基地的新厂房已于8月份正式投产,生产面向亚洲市场的新型模块式输送机平台。此外,通过增加设备和人员,英特诺深圳区域技术中心也提升了产能,主打Portec皮带转弯输送机。英特诺滚筒和微型电动滚筒的销量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分拣机的订单数量之多也是史无前例。2015年仅向中国邮政就提供了11台分拣机。CeMAT ASIA上,英特诺首次向亚洲客户展示了新型模块式输送机平台,这也是英特诺56年发展史中最重要的产品发布。2015年上半年,英特诺在中国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约29%。

在物流处理系统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夏本春博士,善于抓住市场热点和脉搏,并提前布局市场,同时坚定地执行到位,所以在英特诺上任不久很快创造出亮丽的成绩单:2013年英特诺中国订单额增加了32.7%;2014年财年中国的销售额增长了26%;2015年上半年,英特诺中国销售额又增长了约29%。中国是英特诺最看重的战略市场之一,英特诺在亚洲的投资也主要集中在中国。夏总带领的中国市场对英特诺的全球业务增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将欧洲很多先进节能的技术带到了中国物流行业。

20年来,中国制造业最大的变化应该就是在2015年的两会中,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并表示“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这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决定着中国制造能否延续光荣,成就梦想。

截至2010年,中国制造业的规模已经超过了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但整体来看,制造业资源消耗大,自主创新能力差,核心部件对外依存度高,而近几年制造业长期赖以生存的“低成本优势”又在逐渐丧失,这些都迫使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业。

尽管业界还在争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概念,但第三次工业革命无疑是中国制造业一个最大的机遇。第三次工业革命有两大特点:一是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力数量不断快速下滑,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越来越小。显然,这是劳动在被资本、技术替代以后,继续被人力资本、数字化替代的结果。二是新生产工艺能满足个性化、定制化的各种需求。这要求生产者贴近消费市场,更加符合人性和需求的生产方式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这两大特点都会使以廉价劳动力和规模经济取胜的中国制造业发生根本性变化。

新一轮工业革命对于当今中国尤其是对于中国的制造业,是一个技术上赶超发展、结构上加快升级的重大机遇。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中国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正历史性地交汇在一起。今后20年,将是中国在错失前两次工业革命为制造业带来发展机会后第一次接受新一轮产业变革洗礼,实现由大到强,成为制造强国的绝佳发展机遇期。

中国市场之庞大,令众多外企垂涎,也是支撑中国制造业转型突围的动力所在。最近,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了最新的研究报告《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的方法思考》。报告分析称,中国市场正发生重大变化。BCG报告认为,随着中国市场层次的提升,中国制造必然需要转向中端产品和中端市场。到这时,内需对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倒逼作用将体现出来。这将为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不断提供新的市场动力。

中国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正在深度融合,在丰富产业格局的同时将催生一批新兴产业,创造新的需求。“四化同步”发展将形成一个13亿多人的消费市场,这是中国制造业所拥有的最大优势。随着“四化同步”的推进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中国制造业将迎来更大的市场需求空间。

当美国政府重提“制造业回归”、德国政府启动“工业4.0”这一系列提振制造业的强国政策之后,曾经的“世界加工厂”也到了华丽转身的时候了。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既可以产出优质的“中国制造”,也可以创出独特的“中国智造”。

收藏
赞一下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