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阿里商业史:亚洲最大网络零售商圈如何炼成

文章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4-06-11
分享到
阿里巴巴集团周二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IPO(首次公开招股)招股书.招 股书显示,阿里巴巴集团计划通过此次交易筹集10亿美元资金,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或纳斯达克全球市场挂牌,股票交易代码尚未确定.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 企业终于走到了上市.

阿里巴巴集团周二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IPO(首次公开招股)招股书。招 股书显示,阿里巴巴集团计划通过此次交易筹集10亿美元资金,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或纳斯达克全球市场挂牌,股票交易代码尚未确定。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 企业终于走到了上市。

一 阿里巴巴进化历史
1. 阿里巴巴前传:海通翻译社、中国黄页
       创立阿里巴巴前,马云于1988-1995 年在杭州电子工学院做英文教师,并在期间创办过海博翻译社(1994)。1995年马云从杭州电子工学院辞职,与合伙人筹集2万元创办海博网络公司,运营 “中国黄页”,“中国黄页”被认为是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网站,主要定位为网页设计,彼时互联网热潮刚刚开始在中国出现。“中国黄页”随后被当地电信局收 购,马云和创业团队因与新东家经营理念不合而离开,第一次创业就此告一段落。

       1997年底,马云和他的团队受邀请协助国家外经贸部建立系列网站,其中包括网上广交会、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等系列网站,网站的主要模式是将企业的信息和商品搬到网上展示,使用互联网新工具企业提供宣传推广服务,这些网站已初具B2B模式的雏形。

       马云团队所创建的网站受到许多企业追捧,并实现“当年创建、当年盈利”,这样的经历让整个团队认识到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中潜藏的巨大商机。1999年初,阿里巴巴在杭州正式成立,成立时的18名员工被称为阿里“十八罗汉”。

2.阿里创业初期:B2B模式逐渐成型
       阿里巴巴成立前,做外贸生意的中国中小企业可选途径一般只有广交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沿袭中国黄页和外经贸部经验,阿里巴巴创建后定位“中国中 小 企业贸易服务商”,为中小企业提供“网站设计+推广”服务,即打造“网络义乌”模式。“网络义乌”商业模式要求有足够的供应商,供应商再吸引买家前来,交 易信息由此逐渐丰富。1999年2月阿里巴巴网站上线,7月会员达3.8万名;9月会员人数增长至8万名,库存买卖信息20万条,日新增信息800条;截 止1999年年底时,阿里巴巴的会员人数已超越10万。

       经历创建后的两轮融资,资金充裕的阿里巴巴从2000年开始疯狂的海外扩张,先后在香港成立公司总部、英国设立办事处、美国硅谷设立研发中心,并建立分 布 在韩国、日本、台湾等地的合资公司,并高薪引进人才。最显著的例子是,当时阿里巴巴硅谷20多人的团队比杭州200多人的薪水开支还要高几倍。2000年 9月,阿里巴巴举办中国互联网史上著名的“西湖论剑”,马云与新浪王志东、搜狐张朝阳、网易丁磊等网络领域领军人齐聚杭州,阿里巴巴知名度迅速提高到与三 大门户一样的高度。
 
       高速扩张为阿里巴巴直接带来的是高企的成本开支,公司经营成本骤然抬高,截止2000年底,阿里账上剩余资金只够整体公司维持半年运营,而此时全球互联 网 泡沫破灭,网络经济寒冬瞬间而至。2000年10月,为纠正初期高速海外扩张带来问题,阿里巴巴内部举行的“西湖会议”,提出3个B2C的战略转向—— Back To China (回到中国),Back To Coast (回到沿海),Back To Center (回到中心)。简单解释,Back To China是要全面收缩战线,撤站裁员;Back To Coast是将业务重心放在沿海六省;Back To Center指回到杭州本部。

       除了压缩成本,“西湖会议”后分别推出“中国供应商”和“诚信通”等开流项目,向供应商提供额外的线上和线下服务,并收取会员费用,探索盈利模式。 2002年,阿里巴巴又推出“关键词”服务,同年首次实现盈利。此后阿里巴巴的“会员费+增值服务“模式的B2B道路开始清晰。

3. 从B2B到C2C:布局淘宝、支付宝
       2003年初,在阿里巴巴B2B核心业务盈利稳定后,马云为寻找新增长点开始日本之行。据《马云十年》中所述,孙正义为前来“取经”的马云团队讲述雅虎 日 本的商业模式,以及雅虎日本为何会战胜eBay日本。孙正义表示既然雅虎日本能凭借本土化策略在日本C2C市场胜出,阿里巴巴同样能在中国成功。日本之行 坚定马云推出C2C业务的决心,而且在他看来,C2C的推出同样是“通过进攻来防御”的需要。

       2003年5月淘宝成功上线,7月份阿里巴巴宣布1亿元人民币投资淘宝,11月推出网上实时通信软件贸易通(现在的阿里旺旺)。当时淘宝在C2C市场的 主 要竞争对手为eBay易趣,2003年eBay易趣在C2C市场份额高达90%左右,并于中国主流门户签订排他性的广告协议。但这并未阻止淘宝的发展,凭 借“免费模式”的推出,以及对于用户体验的关注及提升,淘宝网迅速聚拢人气。2005年10月,阿里巴巴宣布再向淘宝网投资10亿人民币,淘宝网继续免费 3年。从市场份额来看(据易观国际数字):2005年底淘宝C2C市场份额57.74%,eBay易趣31.46%,拍拍网3.76%;2008年底淘宝 C2C市场份额86%,拍拍网7.2%,eBay易趣6.6%。

       随着淘宝网的快速发展,在线购物支付中的信用与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阿里巴巴开始寻求打造自己的支付模式。2003年10月,支付宝上线。支付宝采用担 保 交易的模式,买家先把钱打给支付宝,当收到购物用品并检查无误后,再通知支付宝付款给卖家。担保交易彻底打消网购用户的担忧,让购物变得简单高效,支付宝 推出后广受欢迎。2004年12月,阿里巴巴成立支付宝公司,支付宝网站上线并独立运行。据艾瑞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2月,支付宝注册用户数突破 5.5亿,日交易笔数达到850万笔。

4.2005年阿里巴巴关键词:并购雅虎中国
       2005年8月,雅虎以10亿美元加上雅虎中国的全部资产兑换阿里巴巴集团39%普通股(完全摊薄),并获得35%投票权。雅虎中国的资产包括:雅虎门 户、搜索、IM产品,3721等。通过此次交易,阿里巴巴业务涵盖电子商务、搜索、门户和即时通讯,成为当时互联网公司中业务覆盖范围最广一家。马云解释 雅巴战略合作原因时称“合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电子商务和搜索引擎。未来的电子商务离不开搜索引擎,今天获得的整个权利使我们把雅虎作为一个强大的后方研发 中心”。阿里巴巴的主要业务是B2B和C2C的电子商务,而雅虎中国的主要业务是门户和搜索,搜索和门户能够为阿里巴巴的主业电子商务提供流量,双方存在 协同效应,这就是阿里巴巴“并购”初衷。

       但“协同效应”的美好愿景很快遭遇失败现实。由于战略发展方向不明及文化冲突等原因,阿里巴巴接手之后,雅虎中国开始关闭大量业务,其中3721上网助 手 被改造成新的雅虎助手,雅虎中国专注搜索。此后阿里巴巴为“重振”雅虎中文搜索,进行了大规模的广告推广,但效果一般。2006年8月,马云首度承认“雅 巴联姻”的失败。

       2009年1月,中国雅虎(2007年雅虎中国更名为中国雅虎)正式放弃发展3721和雅虎助手的业务,并表示中国雅虎核心业务将转向生活服务的电子商务化,中国雅虎搜索业务被完全淡化。

5.2006年-2009年:围绕核心业务的多元化拓展
       2006年10月阿里巴巴宣完成对口碑网的收购,借此进军分类信息领域。口碑网创立于2004年,主要提供生活黄页、分类信息和多个垂直搜索,为本地化“吃、住、玩”生活社区网站。

      2008年6月,中国雅虎与口碑网整合成立雅虎口碑公司,阿里巴巴希望借助中国雅虎的平台对口碑网实现全国性的扩张,将雅虎口碑打造成生活资讯平台。 2009年8月阿里巴巴宣布在大淘宝的战略下,口碑网注入淘宝网,口碑网的定位从生活资讯转向电子商务的信息服务平台。短短3年内,口碑网的战略方向一再 变化。

       阿里妈妈2007年诞生,其商业模式可简单概括为“中小网站站长将广告位放到阿里妈妈上如同商品一样销售”,即广告=商品。阿里妈妈的使命被 表述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广告”。2008年9月,淘宝兼并阿里妈妈,阿里巴巴集团希望借阿里妈妈覆盖的流量为淘宝卖家提供站外推广服务,而淘宝网巨大的 成交量也能为阿里妈妈输送流量价值,构建更大的电商生态。兼并发生时阿里妈妈已聚集40万家网站30亿流量,日覆盖人群8000万以上。2010年年初, 阿里妈妈更名为淘宝联盟。

       2004年,阿里巴巴投资3亿元成立阿里(中国)软件研发中心,2007年1月阿里巴巴软件公司在上海注册成立,进军企业商务软件领 域。阿里软件定位用全新的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模式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软件服务,满足其在电子商务和企业管理方面的需求。马云对此表述为“阿里巴巴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 的生意,而阿里软件的目标是要让天下没有难管的生意”。2009年8月,阿里巴巴集团将阿里软件旗下的管理软件业务作价2.08亿元注入阿里B2B业务公 司。阿里软件余下的资产,包括与管理软件无关的核心技术,继续为阿里巴巴集团所拥有。

       2009年9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成立“阿里云”,阿里云由原阿里软件、阿里巴巴集团研发院以及B2B与淘宝的底层技术团队组成,目标是打造以数据为中 心 的先进云计算服务平台。根据阿里巴巴官网资料显示,阿里云将致力于提供完整的互联网计算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数据采集、海量电子商务数据快速处理,和定制化 的电子商务数据服务,以助阿里巴巴集团及整个电子商务生态链成长,并在近期推出了阿里云OS系统,以及整合阿里巴巴旗下电子商务服务的阿里云手机。

       2007年6月,阿里巴巴与建行工行联合推出中小企业贷款(主要面对网商)。在贷款项目执行过程中,阿里巴巴和银行共同建立了信用评价体系与信用数据库,一方面减少暴露风险,另一方面帮助企业降低贷款门槛,继续着阿里巴巴做电子商务的基础服务角色。

       2010年6月,阿里巴巴集团与复星集团、银泰集团、万向集团等联合成立小额贷款公司(浙江阿里巴巴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并获得国内首张电子商务领 域 的小额贷款公司营业执照。2001年6月重庆市阿里巴巴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金2亿人民币,阿里巴巴占股70%,这是第二家阿里巴巴合作成立 的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

       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主要在阿里巴巴B2B业务、淘宝网等平台上运营,贷款金额上限为50万元,面对风险控制问题,阿里巴巴称“阿里内部在客户准入、客 户 资信调查、风险追踪等方面,采取全程互联网监控,而外部由当地地方政府监管”。阿里巴巴小额信贷公司截止重庆公司成立共为4万家微小企业发放贷款,金额累 计达2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94%(全国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平均为2.61%)。

6.核心业务裂变:淘宝商城与一淘网
       随着中国网络购物人群数量的快速发展,电商B2C模式逐渐兴起,京东商城、新蛋、红孩子等一批B2C电商快速崛起。据艾瑞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网络 购 物市场中B2C占比为6.8%,预期2013年占比至少上涨至30%。2008年4月,淘宝网推出淘宝商城宣告淘宝网正式进入B2C领域。2010年初淘 宝商城发展加速,相继推出淘宝电器城、淘宝名鞋馆等垂直商城;2010年11月,淘宝商城启用独立域名tmal.com,并开始大范围投放广告。

       除了B2C业务外,阿里巴巴垂直商品搜索业务也在2010年逐渐成型。2010年10月,阿里巴巴推出一淘网。一淘网立足于淘宝网的商品基础,打造面向中国电子商务全网的独立购物搜索引擎。

       2011年6月16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淘宝分拆成三个独立公司:C2C淘宝网、B2C淘宝商城、搜索引擎一淘网。截止拆分前,淘宝商城拥有4亿多买 家,40000多家商户,70000多个品牌;一淘网收录商品总量6亿以上,B2C商家数量上千家(包括淘宝网、淘宝商城、京东商城、当当网、卓越亚马逊 及凡客诚品等),相关购物信息2亿条以上。

       2011年9月19日,淘宝商城宣布开放B2C平台战略,同时与包括一号店、乐淘、新蛋、银泰网等38家国内知名垂直B2C企业联合宣布达成战略合作。至此淘宝商城的平台战略更加清晰化。

7.战略新走向:从大淘宝到大阿里
       2008年9月,阿里巴巴启动“大淘宝”战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投入50亿人民币支持“大淘宝”计划。马云解读大淘宝战略为“大淘宝就是要做电子商务的 基 础服务商,让用户在大淘宝平台上的支付、营销、物流以及其他技术问题都能够做到顺畅无阻”。“大淘宝”战略公布后不久,阿里妈妈并入淘宝,阿里上线无名良 品(打通B2B与淘宝平台),形成B2B2C电子商务生态链条。

       2010年6月,淘宝正式推出“淘宝大物流计划”。2011年1月,阿里巴巴发布升级版物流战略,与合作伙伴投资千亿建设覆盖全国物流体系,以推动社会化物流平台的建设,解决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瓶颈。

       2011年6月,“大淘宝”战略升级至“大阿里”战略。阿里巴巴集团表示“大阿里将和所有电子商务的参与者充分分享阿里集团的所有资源——包括所服务的 消 费者群体、商户、制造产业链,整合信息流、物流、支付、无线以及提供数据分享为中心的云计算服务等,为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更好、更全面的基础服务。”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马云在2011年年初表示,淘宝今年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必须SNS化。5月淘宝CEO陆兆禧进一步强调淘宝的SNS化是为了更加贴近用 户,并为用户搭起一张网,强化用户之间的关系。准确的说,淘宝SNS化并不是单独新建一个SNS社区产品,而是通过关系来强化在站内对于购物经验的分享。

二 阿里巴巴并购编年史
       做为一家进击的帝国,阿里为了其上市大业的路径,近两年来围绕着阿里的高估值,阿里进行了一系列的布局与并购,下面跟着i黑马来看看阿里的并购历史与策略:

       2009年之前,阿里可追溯的投资案例并不多。除了雅虎中国的投资,仅有2005年12月的一拍网,2006年的口碑网,2007年的百世物 流,2008 年的PHPWind等几桩案例。除了与阿里自身业务关联度较高的百世物流,一拍网、口碑网、雅虎中国等注重运营与整合的公司,命运大致相同。一拍网将用户 导入淘宝后彻底关闭,口碑在几次辗转后无疾而终,雅虎中国的现状更是不必再提。阿里用这一桩桩失败的案例书写了自己早期的投资并购故事。

       公司总是要成长的。2008年年中阿里资本成立,这是带有典型财务投资色彩的公司化VC。通常,财务投资者更看重投资回报率而非产业链地位。阿里分散在B2B、淘宝等各个子公司的战略投资部,则承担起产业链布局的重任。

       这之后至2011年年末,阿里的投资进入了一个高峰期,市场上公开的项目接近30个,美团网、搜狗、丁丁优惠券、华数淘宝、名鞋库、万网、星辰急便、易图通等大手笔尽皆出自这个阶段,而投资总额也超过6亿美元。

       2012年下半年起至今,除了高德软件和新浪微博,阿里先后投资丁丁网布局O2O,收购虾米音乐成为集团第25个事业部,成立众安在线介入互联网金融,加上尚未公布的友盟、陌陌、UC优势科技等一系列移动互联网投资,阿里巴巴迎来第二波投资并购高峰期。

       进入2014年,阿里再次掀起第二波并购:

文化传媒领域
       先是大手笔的于2014年3月11以每股0.5元入股文化中国传并认购124.88亿新股,共涉资62.44亿元,占经扩大后之已发行股本60%。文化 中 国旗下拥有影视剧制作、电视运营及服务、报纸刊物经营、移动传媒及游戏等业务。从而让阿里涵盖了几乎所有的文化传媒领域内容。

       接着华数传媒宣布终止之前1月底披露的面向不特定对象募集10亿人民币资金的非公开发行预案,并公告新的非公开发行预案。华数传媒向特定对象杭州云溪投 资 合伙企业发行286,671,000股股份,全部由云溪投资以现金方式认购;而这个云溪投资实际是由马云、史玉柱、谢世煌等发起设立。

       接着不到20天,阿里就宣布和云锋基金以12.2亿美元收购优酷土豆A股普通股,其中阿里巴巴持股比例为16.5%,云锋基金持股比例为2%。

O2O领域
       2月10日晚间,阿里巴巴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阿里集团拟以每股美国存托股票21美元的价格,对高德公司股票进行现金收购。交易完成后,高德将成为阿里巴巴全资子公司,并融合进阿里生态体系基础上发展。

       同时2014年3月3日 阿里巴巴集团宣布53.7亿元港币投资银泰商业集团。

三 阿里巴巴集团的上市之路
       阿里最终还是选择在美国上市,下面i黑马来梳理一下阿里近一年来上市路线图:

最初阿里巴巴试探性的爆出合伙人制度:
       自2005年雅虎斥资10亿美元购入阿里巴巴集团40%的股份以来,以马云为首的阿里巴巴创业团队一直在为公司的绝对控制权而斗争。目前,阿里巴巴董事 会共有四名席位,分别是杰奎琳-雷瑟斯(美国雅虎)、马云(阿里巴巴)、孙正义(日本软银)、蔡崇信(阿里巴巴)。

       从目前阿里巴巴的股权结构来看,形势对马云及管理层仍然不利,算上马云本人持有的阿里巴巴集团7.4%的股权,整个管理层的持股比例也只有10.4%。 而 根据日本软银和美国雅虎披露的数据,这两家公司各持有阿里巴巴集团36.7%和24%的股权,两家外资对应的投票权和董事席位显然足以控制整个公司。

       为避免上市后控制权旁落的尴尬局面,阿里巴巴一直谋求解决方案。不久前,阿里巴巴希望效仿一种叫“双轨制”的股权结构,即可以发行不同投票权的两种股票,实质是允许企业管理层通过具有更高投票权的股票控制公司。

       不过,香港目前的上市规定不允许所谓的“双轨制”投票结构。而阿里巴巴现在抛出来的合伙人制度,可以完全保证上市后马云等管理层对公司的控制权。

马云始终认为港交所将会接受合伙人制度
       马云在杭州与香港传媒交流团会面,表示阿里巴巴不会到不欢迎阿里巴巴上市的地方上市。不过他也坦言,自己对阿里巴巴以往和香港沟通不足感到很大歉意,过 去 太自以为是,以为上市的事情“不太复杂,不需要亲自谈判”,更自以为很了解香港。他表示,将会吸取教训,由现在开始建立良好沟通基础。他指出,将争取日后 做到三小时内就回答香港媒体问题,避免消息的误传。

       对于和香港方面的沟通,马云承认曾经坚持要让合伙人担任行政总裁,如果总裁不是合伙人,宁愿不上市。不过对于要用何种方式,是否控制董事会候选行政总裁 等 则可以再讨论。他表示,这样能够避免一换总裁就失去公司的宗旨,如雅虎及苹果一般。马云指出,阿里巴巴选择董事会成员及行政总裁都是根据非常严谨的标准, 比选特首还要严谨,因为阿里巴巴的举动会影响逾千万员工。再者阿里已占据全国零售额的5%,举足轻重,业务复杂程度不是外人能够想象,因此必须坚持合伙人 制度。

       马云认为香港迟早一日会接受合伙人制度,只是时间的问题。

       对于美国上市,他直言集团内部大多数人都较为支持,因为香港投资者对淘宝等阿里巴巴业务认识不多,而美国的表现更为积极,“或许到美国上市是正确的”, 阿 里巴巴上市应该选择更喜欢和欢迎阿里巴巴的地方。他不否认曾与美国接触上市事宜,但本人并没有去过,只是在技术和法律研究方面已和美国方面探讨并取得进 展。

       他表示如果成功在美国上市,就不会再到香港上市,如果要再上市,会选择在中国内地。

随后香港交易所婉拒阿里巴巴:李小加认为公众利益永远第一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阿里巴巴集团与香港交易所围绕上市计划的谈判破裂,该公司目前打算赴纽约上市。

       作为在香港上市的一项前提,阿里巴巴集团希望能允许公司创始人及高管保留对董事会人事组成的部分控制权。相反,香港交易所则希望维持其一贯原则,即所有 股 东应得到平等对待。阿里巴巴建议采取一项提名机制,包括创始人马云(Jack Ma)和其他高管在内的公司合伙人将有权提名大部分董事的人选,而后再将提名交给股东表决。

       香港交易所网站刊登了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一篇两千字长的博客,提到了最近某天晚上他做的一个关于是否改变香港市场体制现状讨论的梦。

       就在李小加发布上述网志的同一天,《华尔街日报》报道称阿里巴巴已经终止了和香港交易所的谈判,转为计划在纽约上市。

随后阿里巴巴CEO陆兆禧决定不选择在香港上市
       2013年10月10日下午消息,在今日的一次媒体交流中,阿里巴巴集团CEO陆兆禧对外界“赴港上市”传闻做出评论,称“决定不选择在香港上市”,同 时 表示“今天的香港市场,对新兴企业的治理结构创新,还需要时间研究和消化”。这是阿里巴巴高层首次就在香港谋求上市的问题做出的公开明确表态。

       同时,阿里巴巴集团新闻发言人表示:阿里一直欢迎讨论“合伙人制度”这一机制创新。阿里巴巴没有递交过正式申请,没有要求过AB双重股权结构,没有挑战 香 港市场所奉行的“同股同权”标准。但在没有认真的倾听阿里巴巴的真实需求前提下,就对不存在的事实和传言进行讨论,并由此得出“结论”,我们对此表示遗 憾。因此集团作出上述决定。

       9月份,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给员工发出邮件表示,“我们关心控制这家公司的人,必须是坚守和传承阿里巴巴使命文化的合伙人。”同时也首次谈及上市问题表态“我们在乎我们上市的地方,必须支持这种开放,创新,承担责任和推崇长期发展的文化”。

       随后,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和副董事长身份的蔡崇信,以公开信的形式透露,“作为一家主要业务都在中国的公司,香港自然是我们上市的优先选择。”其并称阿 里 巴巴从未提议过采用双重股权结构(Dual Class)的方案,且合伙人方案“确保了每个股东的权益,包括不受任何限制选举独立董事的权利、重大交易和关联方交易的投票权等”,并未威胁到香港监管 机构倡导的“一股一票”原则。而昨日,云峰基金创办人之一虞锋更表达了个人意见,称据其理解,阿里巴巴或马云,都没有要求让小股东(即马云)控制公司,不 是要违反同股同权原则,也尊重一人一票的原则,“批判了半天的东西,不是人家要求的东西,是挺奇怪的事。”

       在过去一段时间,阿里巴巴集团发言人一直强调,阿里巴巴集团目前尚未就上市事宜选定承销商,亦未选定上市地点,也没有确定的时间表。而陆兆禧今日的表态,也意味着,阿里巴巴的IPO之旅对香港市场关闭了大门。

与此同时纳斯达克CEO向阿里示好:
       2013年10月24日,道琼斯新闻社说,纳斯达克首席执行官鲍勃·格雷菲尔德(Bob Greifeld)就阿里巴巴IPO一事表态,称:“我们尊敬阿里巴巴,如果他们能够在纳斯达克市场上市,很显然是我们的荣幸。”

       作为全球最瞩目的IPO事件之一,自阿里巴巴集团谋求上市的消息非正式出现以来,全球资本市场均对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事件演绎的版本之中,港交所、 纽 交所、纳斯达克,甚至英国伦敦都被曾被作为其可能选择的上市地点。业内人士称,阿里巴巴集团的IPO,将是继去年“脸谱”网站上市后全球最大规模的科技公 司IPO。

       投行界人士表示,纳斯达克CEO的公开表态,意味着美国两大交易所对阿里巴巴上市的争夺已经进入关键阶段。

       鲍勃·格雷菲尔德对媒体表示:“如果他们选择美国上市,我们的任务就是让他们知道选择纳斯达克的优点。”但他拒绝透露是否已经与阿里巴巴高级管理层进行过会晤。

       最终3月16日下午消息,阿里巴巴今日宣布启动在美上市事宜,如果未来条件允许将积极回归国内资本市场。

       5月7号,阿里巴巴正式递交招股书。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