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物流业的发展

作者:杨霞 文章来源:MM《现代制造》 发布时间:2014-08-14
分享到
在2014年亚洲物流双年展上,联邦交通部司长沃林根女士,联邦交通部处长替德曼先生,德国物理联盟秘书长施罗德先生以及德国物流联盟中国首席代表刘盈女士特地不远万里参加了该展会.


物流领域领导与专家在亚洲物流双年展上合影留念

在2014年亚洲物流双年展上,联邦交通部司长沃林根女士、联邦交通部处长替德曼先生、德国物理联盟秘书长施罗德先生以及德国物流联盟中国首席代表刘盈女士特地不远万里参加了该展会。借此契机,与中国物流行业专家和企业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以便了解中德物流发展的最新进展。

沃林根女士表示,亚洲物流双年展是亚洲最大的运输和物流博览会,为企业公平合作以及建立和扩张联系网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本届展会集合了物流服务、物流地产、航空货运、公路货运、港口船运物流以及物流装备等6大领域的众多企业,全面展示了物流行业的新讯息和新动态。

谈及中德两国在物流行业上的差距,她认为主要原因是:目前中国的交通基础设施较差,缺乏现代化的物流技术和系统。总体而言,中国的物流公司规模小,而且比较分散。正是这个短板导致了中国物流行业的低效率和高成本。此外,由于地方限制,使企业难以改善网络覆盖情况并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从实践经验来看,综合考虑运输量的因素对卡车进行合理分配是非常有效的措施,货代软件的问世,满足了这一需求。货代软件能够对所有的货车进行最优分布,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车辆跑空。面对搬迁企业,人们还可以灵活地将运输量转移到铁路,铁路系统的优势是路线更稳定,运输数量更多。同时,为了减少运输成本,运输部门应该调整内部或外部基准。

对于如何提升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沃林根女士表示:发达的基础设施是提高运输绩效和加快行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中国应在这些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在德国,物流业已经发展成为第三大支柱产业,训练有素的员工,通过有效地利用IT和软件,对不同运输模式 (如公路和铁路) 的分布特点进行操作,使德国物流行业具备雄厚实力。德国物流行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他们作为托运人,并不是给出纯粹的运输服务,而是独立给出完整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额外的服务。高效物流需以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保障,并在运输中使不同环节相互结合产生积极的连锁效应。

中国物流行业需认清方向,转变思维,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采取不同交通工具联合运输的方式,相信也会迎来发展的新曙光。为促进中德双方在物流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德国定期举行绿色物流大会,会议在中国与慕尼黑交替进行,2014年是第三届大会,在中国举办。希望通过该会议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减少CO2的整体排放贡献力量。

亚洲物流双年展助力中国市场

2014年第六届中国国际物流、交通运输及远程信息处理博览会于2014年6月17~19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并圆满落幕。为期3天的展会共汇聚了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492家展商,吸引了69个国家和地区的16800名观众前来参观,无疑稳固了其在亚洲物流与交通运输专业展会中的领先地位。

经过十年沉淀,亚洲物流双年展已逐渐在中国本土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得更“接地气”。在492家展商中55%为国内企业,国内展商的展示面积也相较上届上涨34%。激增之势再次印证中国物流市场的整体走好,商贸需求旺盛。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