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打通运输环节 津产生鲜食品已远销海外

文章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4-05-20
分享到
天津地区首批新鲜食用菌出口启运。这批产品通过18天的海上漂泊,抵达美国奥克兰港,开创了天津地区新鲜食用菌出口的先河,也反映了如今天津生鲜产品物流的能力。

农产品流通对物流的要求很高。在整个物流链条上,未经加工的鲜销产品占了绝大部分,多环节的流通链条,无论是在时间和流通效率上,还是保鲜手段上都需要适应这种鲜销形式。当农产品集中上市时,如果物流不畅,生鲜类产品的损耗情况将极为严重。

曾经是南方人吃不到的鲜香菜,市场上难见到的鲜蘑菇,都是在物流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走上了百姓的餐桌。

舌尖2

片段回放

老谭是职业养蜂人,每年清明,老谭都要和妻子吴俊英踏上追逐花期的旅程。花的味道决定蜂蜜的味道,地区不同,味道也完全不同,这正是蜂蜜作为美食的神奇之处。交通不便的年代,人们远行时,会携带能长期保存的食物,它们被统称为路菜。路菜不只用来果腹,更是主人习惯的家乡味道。因为工作,每个养蜂人每年外出长达11个月。20多年,风雨劳顿,之所以不觉得孤单,除了坚忍的丈夫、勤劳的妻子,相濡以沫的,还有一路陪伴的家乡味道。

东山到上海的鲍鱼,珠海到成都的石斑,广西到北京的蔬菜,昆明到新疆的菌类,今天的物流和今人的胃口,大大加快了食材迁徙的速度。路途之上,行色匆匆的已经不只是人,食物也在传播流转,聚散之间,衍化出不同的形态和风味。

编辑动机

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从出生那天开始,嗅觉、味觉中就牢牢印记了家乡的味道。当下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一集《脚步》中,就为我们讲述了“路菜”的故事。

味觉记忆的强大,往往让人们对故乡食物十分迷恋,甚至被赋予“乡愁”这样的文学语汇。曾经,将家乡的风味带到遥远的地方,是件成本很高的工作。

而如今,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在市场上找到家乡的味道。现代物流的发展,让北菜南销的成本大大降低。天津的地产生鲜食品不但卖到了全国,甚至远销海外。在冷链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食物迁徙的足迹,逐步跨越了空间与时间的距离。

冷链物流保新鲜让蔬菜走出“家门”

巨龙蔬菜产销合作社负责人郑启凤从上世纪90年代就做起了蔬菜运输的生意。1997年,到广州、深圳考察蔬菜市场的郑启凤发现南方对叶菜的需求很大,而且价格偏高,她就萌生了自己运输的想法。1998年,郑启凤将蔬菜送上了飞机,搞起了“北菜南运”。

虽然空运能保证蔬菜当天抵达目的地,但高昂的运输成本,还是让这种方式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逐渐退出了舞台。

“公路运输的成本大约在每斤0.5元左右,比空运降低了很多,不过时间也延长了”,郑启凤说,她大约是从2004年开始采用公路运输的,当时,蔬菜运到广州那边大约需要4天左右的时间。好在,从2001年前后就有了冷库保鲜,蔬菜装车前都会在冷库内降温到0-3℃。

“不过,当年运输时间长,也没有保鲜车,基本都是用的土办法”,郑启凤说,蔬菜装车后,都要用塑料薄膜、棉被之类的进行保温,但如果遇到堵车,或是路上车坏了,都会造成比较大的损失,“当年,耗损最多的时候达到过两三成呢。”最近两三年,郑启凤的蔬菜运输的时间一直在缩短,从最初的4天,已经缩短到目前的2天左右。“而且,现在保鲜技术也提高了”,郑启凤说,现在,都是用保鲜车运输,不仅蔬菜在装车前进行降温,车厢内也会保证在0-3摄氏度,然后装车密封,“一般耗损都能保证在10%以内。”

叶菜的保鲜期短,同样,菌类鲜品在常温下也仅能存放一周。天津北辰区双街食用菌科技示范基地的食用菌从“出生”起,就一直“生活”在标准化厂房中,育种、出菌使用可回收利用的瓶子。“和以前大棚培育的方式相比,这种标准化种植出的蘑菇在质量上更加可控。”人事主管王艳杰介绍说,“我们已获得美国FDA注册认证,并经过美国卫生部门对进口初级农产品各项卫生指标的严格抽查,已完全达标,签订了长期的鲜品食用菌供销出口合同,同时还开拓了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如今,双街的杏鲍菇和白玉菇,每周出口3个货柜。

在五六年前,市场上的菌菇类还以干菇为主,而鲜菇的价格要高出干菇很多。“现在人们都注重养生,鲜菇的营养价值更高,所以在市场上很受欢迎。”王艳杰说,公司从国外引进先进设备,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扩大生产规模,现已达到日产新鲜杏鲍菇、白色金针菇、蟹味菇、白玉菇75吨,产量稳定,品质上佳,占据国内市场 8%的份额。“我们采用第三方承办的方式。利用专业的冷链物流车,将我们的产品运输到国内外。”冷链运输的运用,解决了鲜品蘑菇储存时间短的难题,如今,鲜品蘑菇在市场上越来越常见,与干品的价格差也在缩小。

保鲜技术让农民受益

高品质的商品,加上运输速度和温度的保障,为双街食用菌科技示范基地创造了效益。基地生产的鲜品食用菌以小包装的形式摆进天津、北京、上海、沈阳、武汉、广州等地的大超市和专卖店。“现在的消费者重视食品安全,对高品质商品的价格并不敏感,我们125克一包,每包价格在5-6元,而出口商品的价格会高出50%。”

不仅冷链物流,冷库保鲜技术同样为一些可存放的农产品获得了更高的收益。2009年双口镇岔房子村从山东引进了新品种山药“九金黄”、“花山药”和“铁棍儿”以及种植山药的新技术。当时,是这类山药品种在我市首次种植。岔房子村周边土地属于沙土地,十分适合山药等作物的生长。

每年丰收季节到了,村民们却并不急着把收获的新鲜山药拉到市场上去卖个好价钱,而是送到村合作社保鲜库里储藏起来,待价高时上市销售增加效益,将一棵棵其貌不扬的山药变成村民致富的“点金棒”。

农产品物流仍需完善

在西青区京福公路两侧有不少摆摊卖萝卜和水果的农民,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小农用车。西青区的农民老李说,自己种的萝卜和水果,除一小部分被外地商贩买走之外,剩下的萝卜都要靠这种方式自己卖。价格比外地商贩卖得高一些,更重要的是不用自己每天拉到十几公里外的农贸市场卖,就近卖图的是个方便,但是销量有限,在公路边销售也不太安全。如果周边有一个农产品集散市场就好多了,自己可以就近销售,外地批发商也可以集中来采购。

记者采访中发现,虽然本市涉农区县已建立了一些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但与当前快速发展的现代设施农业规模相比,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还较少,部分乡镇农民存在销售难题。一些生产基地因为没有建立相应的产地批发市场,只能求助菜贩子来收菜,不但价格低,而且还没有保障。市农产品流通协会专家说,目前经营主体不对称,农民太弱小,农合组织太弱小,小生产难以满足大市场的需求。应该在大型农贸市场和生产基地中间建立一些中小型农贸市场,方便农民就近销售,也方便大型农贸市场来采购。

目前,农产品物流另外一个瓶颈是农产品运输车辆散乱、规模小,横向联系断裂,缺乏统一配送的运输体系,造成了运输效率低,物流成本高。市农产品流通协会专家指出,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方法是建立农产品销售信息平台,通过对产地和市场农产品的供需情况,进行统一运输配送。各生产基地之间,产地和销售终端之间要建立紧密的横向、纵向联系,采取集中配送方式,可以大大节约运输成本。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