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勇:全球化时代,如何培养“文化商”?

文章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5-07-15
分享到
近日,记者独家专访了美国俄勒冈大学校长讲席教授,国际知名教育专家赵勇,对“文化商”这一概念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并就如何培养“文化商”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2015年7月)我们已经进入到全球化创业时期,全世界都可能是我们的市场和工厂。因此,在全球化教育时代,所有学生必须具备国际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然而,不同民族、不同社群之间一直存在着文化碰撞。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文化多元的世界?如何培养学生的跨国和跨文化能力?家长应如何培养孩子的“文化商”?

近日,记者独家专访了美国俄勒冈大学校长讲席教授,国际知名教育专家赵勇,对“文化商”这一概念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并就如何培养“文化商”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提高文化能力比提高语言能力更重要

记者:您之前提到了“文化商”这个概念,请问这一概念中具体有哪些含义?

赵勇:文化商,也叫做文化智力,主要指跨文化能力。在全球化社会,我们需要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因为不仅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而且不同的社团也有自己不同的文化,例如商业圈、学术圈等等都拥有独特的社团文化,所以这需要我们能在不同的文化圈子之间自由地出入。因此,具备跨文化能力,能够跟不同的序列打交道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创业者都被认为不接地气,实际上这正是缺乏“文化商”的表现。例如,如果你打算在中国生产产品,你就要了解中国文化,了解百姓的需求,否则你无法把握中国市场。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必须具备“文化商”。在全球化时代,如果一个企业家,一个政治家,或一个从事社会活动的人,不能跟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不能自如地进出不同文化圈的话,将是一个很大的败笔。

跨界交流需要开放的心态

记者:您认为我们该如何提高“文化商”?

赵勇:首先,对于个体来说,我们要尽可能多地接触不同的社区、经历不同的文化,形成一种感应能力,即能够换位思考,为别人考虑,理解别人的逻辑,而非简单地针对一件事情去做判断。例如,当我们学习外语时,不能过分重视语言能力,而忽视语言背后的文化,纯粹的语言能力将来也许能被机器取代,但文化能力却不可能被谁取代。

其次,每个文化内部包含着不同的小文化圈,我们不能总是站在这些文化圈的外围对别人指指点点,而应去理解和参与。

记者:您所说的“参与”很重要,我们要与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文化进行交流,这是不是我们常说的“跨界”?

赵勇:对。实际上,“跨界”就是跨文化,因为每一个界代表着一种文化,比如商界、经济学界等都有自己的文化。我们会发现,有些人能够在不同的人群中如鱼得水,有些人离开他所属的圈子就无法与人沟通。

记者:您的意思是在跨界交流中,主动的意识很重要?

赵勇:是。我们要主动去理解别人,同时尽量不要过早地判断别人的意识。例如,有些意识不开放的人出国旅游回来后认为,我也去了美国,我什么都明白。其实他根本不明白,因为他没有和当地人没打过交道,没有尝试去理解不同的文化,这样反而会加固他固有的传统思维,反而增加了他对他国文化的偏见。

在和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我们要尝试了解他所处社会的政治、历史、文化环境,而不能以国际标准或国际惯例为借口对他人任加判断。例如,当别人指责我们的所作所为,称这不符合国际惯例时,我们没必要为了与国际结果而纠正自己,这是没有自信的表现。我们要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所判断,就像一个创业者不能老拿别人的标准来判断自己的价值,或一味地去满足别人的要求。我们要以开放式的心态和所有文化、所有人去交往,同时也要坚持自己的判断。

收藏
赞一下
0